01
據(jù)說每個人生命中都會有個重要的胖子,不管是不是真的,反正在我這沒有例外。
沒錯,就跟你們現(xiàn)在腦海里想象的一樣,那種可愛到讓你羨慕的胖子。
他們可能沒有你聰明、沒有你能干、沒有你好看,但是卻總是圈子里的寵兒。讓你都忍不住羨慕。
最可氣的事是,他們仿佛永遠是開開心心的。偶爾發(fā)現(xiàn)他們有點小情緒,隨便吃一點什么就好了。
不像你,每個月都活在三種狀態(tài)
姨媽前:好煩,姨媽快來了不想上班。
姨媽中:好燥,痛死我了什么都不想干。
姨媽后:還是不爽,過幾天姨媽又要來了,不想上班。
仿佛永遠被各種情緒支配,永遠被情緒影響。
工作?不要,我好不容易這么開心!按時完成工作計劃?不存在的,我氣還沒消呢!
先解決情緒,再解決問題
“我們年輕人就是要活得肆意瀟灑嘛,不仔細品味這些喜怒哀樂怎么看破紅塵出家嘛真的是!”
呸——老娘也想心無旁騖的認真工作,努力掙錢啊。那么多新款包包都在向我招手啊,可是就是有那么多莫名其秒的小情緒在阻止老娘掙錢啊。
02
我相信大家都有過類似的經(jīng)歷:在某一個時刻忽然內(nèi)心深處生起一股強烈的情緒,可能是憤怒、可能是不安、可能是恐懼……
然后一邊想要努力壓抑這些情緒好好工作,一邊忍不住放任情緒爆發(fā)做一些愚蠢的事情。
然后留下一地的爛攤子,用慘痛的代價去收拾。
我們都知道這樣子不對,我們都知道快速的去收拾這些情緒才是正確的選擇。卻往往在默默梳理一遍已經(jīng)學過的道理后依舊敗下陣來。
其實,情緒的本質(zhì)是一種應激反應,我們在主動或被動時候接收到外界的強烈刺激后,導致激素的水平的劇烈變化后產(chǎn)生的一系列感覺和應激行為。
這是我們靈智未開的時候就具有的本能,是動物與生俱來的一種調(diào)節(jié)機制。
在那時,適當?shù)臅r候產(chǎn)生適當?shù)那榫w,其實是對我們的生存是有很大的正向作用的。比如:
恐懼會讓我們更加警惕更及時的發(fā)現(xiàn)危險;
憤怒可以讓我們集中精力去挑戰(zhàn)困難;
然而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我們擁有著全新的秩序。我們需要適應規(guī)則、需要更多的用理性的方式去對待處理問題。
倘若我們?nèi)斡筛行灾涞那榫w肆虐,取得身體的控制權,我們將失去在現(xiàn)代社會立足的根本——我們稱那些只有情緒而沒有理性的人為瘋子。
這很殘酷,但卻是事實。
03
當然我們絕大多數(shù)人都在足夠的教導和現(xiàn)代社會規(guī)則潛移默化的影響之下,使身體擁有了控制自身情緒的機制。
除非遇到特別巨大的情況之下,我們的理智都會將我們從情緒中拯救出來。
但是,這些反反復復的小情緒依舊會對我們的工作和生活產(chǎn)生很多負面影響。
特別是一些需要冷靜客觀的職業(yè)從業(yè)者,更是不堪其擾的妄圖通過自身強大的意志力將其壓制甚至抹殺。
但是情緒如同一波波的洪水,妄圖阻擋它的到來就如同大禹治水。
唯一不同的是人家治水,你智障。
04
想要真正的減小情緒給工作帶來的負面影響只能是先了解它,然后再疏導和管理:堵不如疏。
舉個簡單的例子:
假設我們現(xiàn)在在面試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職位,這個職位對于我們特別重要。這時候我們難免會很緊張,會心跳加速等等。
要讓我們最快速的消除緊張這種情緒的方式是什么?
不是一直告訴自己“不要緊張、不要害怕”,是告訴自己“這個職位沒有什么重要的,還有ABCD一大堆選擇在等你……”
這是為什么呢?這是因為情緒的產(chǎn)生,和引發(fā)情緒的對象之間本身并沒有直接的聯(lián)系。
大家都聽過望梅止渴的故事,但是“聽見前面有梅子”的“梅子”并不是讓大家產(chǎn)生“饞”的情緒流口水的原因。
讓大家流口水的是大家認知中的“梅子很酸”,讓人上癮的“酸”才是產(chǎn)生這種強烈情緒的原因。
所以我們大多數(shù)人其實對于情緒本身就有著很深的誤解。另外人們還經(jīng)常會被情緒的糖衣炮彈所迷惑:
只有憤怒、悲傷等負面情緒會我們產(chǎn)生影響需要我們控制,歡喜、舒適等情緒放縱自留就好了。
但其實他們只是情緒的一體兩面,對與我們工作的負面影響是同樣存在的:
冬日里陽光透過巨大的落地窗灑在你身上的時候,你很難想到要去工作。
所以,我們想要更好的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除了需要管理好自身的負面情緒之外正向的情緒同樣需要控制。
05
前文已經(jīng)說過了,情緒系統(tǒng)是人系統(tǒng)(激素調(diào)節(jié))與認知系統(tǒng)交叉結(jié)合的一部分(應激反應)。想要管理好情緒只能通過引導和梳理來進行。
我們不能把目標設立成情緒不再出現(xiàn),而是應該在理解和接納自己的前提下讓自己不要受情緒支配——能夠在情緒發(fā)生時依舊理性的思考和控制自身的行動便足夠。
因為我們想要解決問題是不讓情緒影響到我們的工作。
所以我們學習情緒管理不是為了讓自己逃避自己的情緒和感受,不是為了在“覺得自己在不應該產(chǎn)生情緒的場合與情境中”就能不再產(chǎn)生情緒。
而是無論自己產(chǎn)生了多么「糟糕」的情緒,情緒本身都不再是問題。
所以真正困擾我們的、真正令我們覺得糟糕的不是「情緒」本身,而是情緒帶給我們的感受,和我們對情緒負面的理解。
06
通常情況下情緒有三個表現(xiàn):主觀感受、生理喚醒和行為表達。
心理學家伊扎德提出的情緒的四維度理論認為:認為情緒有愉快度、緊張度、激動度、確信度四個維度。
也就是說,情緒有不同的許多面。就像描述我們每一個人,我們選擇不同的參照物對同一個人來說會用“比XX更高”或“比XX要矮一點”。
或者更具體一點來說,我們在表達情緒的時候會說“我很高心”。
但是在我現(xiàn)在的高興和我曾經(jīng)某個時間同樣很高興的程度上是不一樣的,高興的感覺也不一樣。
所以我們想要消除情緒對于我們工作的影響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去認識我們現(xiàn)在的發(fā)生的情緒。
盡量準確的識別自己的情緒能夠讓我們不在一個情緒出現(xiàn)的時候,由于不能準確識別而把產(chǎn)生負面情緒的影響累積放大。
1、試著去命名自己的情緒。
當我們因一個事件導致從平靜的情緒狀態(tài)波動到一個情緒中時,去命名它。
我們可以結(jié)合不同的名稱,也可以不那么明確的去把它們命名它們。
比如把情緒名詞羅列出來(高興、驚訝、傷心、恐懼、焦慮等)再根據(jù)情緒中的相似性去進行挑選:
我現(xiàn)在感覺到煩躁并且難過。
2、給自己的情緒強度打分。
比如可以在情緒加上一些程序名詞:一點兒也不、有點兒、中等、非常、極度……
3、思考并確定自己的承受范圍。
例如,悲傷的情緒,我覺得60分以下,我都OK。今天我給自己的悲傷情緒打了50分。那么我可以接受,不用去處理這個情緒。
如果我今天打了70分,那么我去審視這個70分,都是如何來的:
是我過度的預期的糟糕的未來,還是過度評估了喪失的過去。抑或,當下的處境的確糟糕,那么我需要考慮如何去改變和應對。
確認自身的情緒后我們將需要進一步的探尋自身情緒產(chǎn)生的誘因。
情緒產(chǎn)生的過程是:
外界的事件(A)→對于該事件的認知評價(B)→情緒(C)
在任何時候,感覺到自己的情緒不再平靜了,問自己一個問題:「我剛剛在想什么?」。或者直接針對情緒的內(nèi)容提問,例如「我在生什么氣?」。
仔細思考是不是由于A事件我們的認知評價B產(chǎn)生了偏差才會產(chǎn)生過激情緒C.
在你思考的過程中,你的理性控制機制將逐步被喚醒。
因為體會和感受情緒本身就意味著「你」在掌握控制權,情緒將在這個過程中變成了一個客體,所以,它就無法再掌控你。
07
另外由于情緒本身是有激素的作用而產(chǎn)生,所以往往情緒是在瞬間急劇上升到一個頂點。
當你捱過了這個頂點高漲的情緒就會開始回落。
所以,無論你是憤怒還是緊張、激動、羞愧……當你需要試著去控制它們的時候,告訴自己等一等。
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倒數(shù)十秒。
等待激素的作用消失,挺過情緒的最高峰將幫助你更好的激活身體的理性機制。
你也可以嘗試著使用一些其他的辦法來分散感性機制的注意力,給理性機制反應時間。比如:
A、試著將產(chǎn)生情緒的事情經(jīng)過寫下來,進行剖析;
從第三視角來觀察整個事件的經(jīng)過原本就是更加客觀。并且你可以嘗試將更多的焦點定格在語義上,分析的作用上文已經(jīng)提過。
B、你可以去做一些比較繁瑣的、機械化的工作;
這種工作可以讓我們的認知進入到一個相對麻木而專注的狀態(tài),是一個很好的排解情緒的方式。電視劇中有些主人公有“刷馬桶”的習慣原因就在此。
08
當然,在我們生命中總會不可避免的會有些時候遇到情緒危機——生老病死不可阻擋。
這種時候帶來的強烈情緒往往已經(jīng)超越了我們理性調(diào)節(jié)機制的承受極限。但或許,這種時候我們更需要的并不是情緒管理。
沒關系,你就在這個狀態(tài)下待一會兒,當這個事情過去的時候,你就是一次重生,你的生命會因此有了新的厚度。
學會管理情緒,就像學會管理自己的時間,就像學會管理自己的體型。他可以幫助你在結(jié)果論的職場變得更加高效。
但同樣的,也只有日積月累,才能到達彼岸。
急于求成,本身就是一種情緒的躁動和不穩(wěn)定。
文/CEO周公子
熱門專題: